睿花苑教育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改革创新 助推市南教育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8-10-29

为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实践、新进展、新成效,充分展现青岛教育系统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良好风貌,市教育局举行“喜迎十九大 教育看变化”主题宣传活动。

 

       ■市南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立足落实国家战略和推动现代化城区建设的需要,提出在青岛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为之多途径实践探索、全方位改革创新。近五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5亿余元,完成了青岛第五中学、青岛宁夏路小学等7所学校、幼儿园的重建和扩建,还有四所校园在建。初中、小学生、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2550元、2750元和1500元。市南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2.2万元,居全省首位。95%的学校成为省、市规范化学校,在全市率先实现中小学无线网络100%校园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跨校多校“同步课堂”,信息化工作成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和各国教育界权威人士的高度赞扬,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实现全区中小学校营养午餐全覆盖,新建和改建28所学校食堂(厨房)和1个配餐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100%中小学食堂达到市标准化食堂标准。全区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改革创新 助推市南教育现代化(图1)

 

海洋教育  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市南区以承担市级“蓝色海洋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近年来投入近1200余万元用于区域海洋教育发展,构建起以“多层次、联动化、立体式”海洋教育管理体制为保障、以“蓝色梦想”海洋文化特色育人模式为核心、以区域特色化和学校多元化相融合的海洋教育评价机制为导向的海洋教育特色发展体系。

 

       ■近年来,市南区相继成立了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出台了《市南区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章程》《市南区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协议》,形成了由1所全国少年海洋学校暨青岛市市海洋教育实验学校,12所青岛市海洋教育特色学校,3所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学校和全区37所区海洋教育联盟学校组成的区域研究体系。与海洋大学、海底世界等21个单位签约成立了海洋教育实践研究基地,开展了跨领域、跨区域、跨校际的海洋教育大协作、大联合。

   

       ■市南区聘请高端专家团队,形成了每校一名院士级科学家团队引领的市南区海洋教育专家库,目前,市南区海洋教育讲师团拥有高校、涉海科研机构专家100余人,构建了贯穿初、小、幼的阶梯式海洋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由市南区主编的《少年海洋科普活动学校教材》《青岛与海洋》已由国家海洋局、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免费向区市各学校、各社区发放,极大的提升了全区中小学生及社区居民的海洋意识与素养。2017年,市南区教体局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地质研究所等涉海科研院所协作沟通,建立了市南区海洋教育发展协调小组,积极推进市南区东、中、西海洋教育实验室(基地)建设。海洋教育将成为市南区一张靓丽的区域特色名片。

        ■青岛文登路小学立足创设“方寸海纳”的“海式校园”,不断延展育人空间。学校将“海文化”元素融入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两座教学楼命名为“正海楼”与“行远楼”,充分诠释了“方寸海纳、知行无涯”的校训内涵。学校大厅、十条长廊,也均体现了“海文化”特色。学校为学生建立了水母养殖基地和海洋知识电子数字图书,点触之间就走进了海洋的世界。学校构筑“海纳行远”的“海式课程”,基于学生潜能发展的内在需求,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入进行重新架构,建立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研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的较为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采用“四海连航”的方式,确立了“蓝海引航”必修课程、“泛海导航”选修课程、“学海远航”特色选修课程和“星海领航”社团活动课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搭建了成长平台。

       ■市南区实验小学通过海洋科普、海洋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海洋教育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学校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教师开发了完善了《蓝色海洋教育》,于2010年8月再次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在市南区所有小学推广使用。学校将学生生成并解决的问题编辑成册,形成了海洋知识题库《海洋知识千千问》,为学生进行海洋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作为青岛海底世界科普俱乐部“海洋科普进校园”的首所学校,区实验小学积极引进专家资源,为学生搭建了高端的海洋科普和实践平台。2016年成为全国第一家“蓝丝带”志愿队,加入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2017年学校成为青岛市第一所“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新学期,学校在3-6年级全面开设8个主题46堂海洋实验课程,在兴趣走班课程中开设了VR海洋全景制作课程,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的海洋科学素养。为丰实学生的海洋实践基地,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学校将与少年科学院、中科院、国家海洋第一研究所、海洋大学等建立合作基地,成立学校“海洋学院”,不断深化海洋教育品牌建设。

学区制管理 实现区域共享共赢

       ■近年来,市南区积极开展学区管理机制研究,着力重构六大学区,聚焦“学区制”改革,以期推进和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区教体局出台《市南区推进学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六大学区成立学区理事会,制定颁布《学区理事会章程》,依章合作管理,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各学区立足“统筹招生培养、统筹教师资源、统筹课程建设、统筹教学研究、统筹教育资源、统筹家长资源”的主要任务,探索完善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优化教育治理能力。各学校自主选择研究项目,在教育教学、课程实施、教研培训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依循“优质导向、专业引领、主体激发、创新驱动”的管理策略,优化办学特色,逐渐趋向学区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品牌共创等,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作为东四学区内的唯一一所初中学校,青岛第五中学引领学区针对区域特点,积极开展学区制探索,以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寻找共性,共同打造“五彩年华,德润东四”文化品牌。秉承“和而不同”原则,东四学区积极统筹区域教学资源,构建了满足学生需要、立足学校实际、体现学区特点的学区“菜单式”课程体系。学区建设围绕互联网+课程、德育实践课程、特色衔接课程、社团艺体课程、创新创客课程五大方向,培育学生“学会学习、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在教学研究方面,东四学区不断增强学区内资源共享的统筹协调力度,打造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引领教师从“学校人”向“学区人”的观念转变。专家资源共享、联合教研、跨校结对、特色项目攻坚等,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了学区内教学研究的良性互动。